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留法岁月:为何留法中国学生很多走上了革命道

来源:青春岁月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1919年的春天到1921年1月,陆续共有20批、1800多名留法勤工俭学生以同样的方式漂洋过海。他们之中,出发时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54岁。几十年后,他们之中出现了新中国的总理、共

从1919年的春天到1921年1月,陆续共有20批、1800多名留法勤工俭学生以同样的方式漂洋过海。他们之中,出发时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54岁。几十年后,他们之中出现了新中国的总理、共和国元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核物理科学家、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


为追寻革命先驱们伟大的足迹,为建党百年献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中心近期在纪录频道推出重大主题主线纪录片《留法岁月》,这是国内媒体第一次全景式讲述了这1800多名留法勤工俭学生,在远离祖国的法兰西土地上的奋斗故事。


一百年前,这群年轻人是如何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今天,我们就跟大家分享纪录片的部分内容。


湖南青年入场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来源/纪录片《留法岁月》截图


大湖以南,湘江之滨。1915年初秋,长沙一些学校出现了一则轰动一时的《征友启示》——


“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



来源/纪录片《留法岁月》截图


发出这张启示的正是22岁湘潭学子、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三年级的学生,毛泽东。


1915年是青年学子苦闷且彷徨的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爆发,日本趁德国无暇东顾,出兵抢夺了战前德国从清政府攫取的在山东的各项权益。1915年1月,日本以帮助北洋政府袁世凯称帝为诱饵,提出了吞噬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并于5月7日发出最后通牒。5月9日,袁世凯政府复文表示基本接受。消息传出,举国愤慨。毛泽东写下了四句誓言:“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陈列部主任陈翔讲到——


辛亥革命前,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试图引进一些西方的教育制度。比如说1898年建立了京师大学堂,但京师大学堂实际上都是为了培养封建官吏的,它那些学生都是官僚,喊操的人就得喊着,老爷向左转,老爷向右转,当时是很滑稽的。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了国民的教育。



来源/纪录片《留法岁月》截图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提出要启发民智、涤荡一切奴隶的教育。寻找探索中国的救亡之路成为当时每个有志青年的理想。


然而,青年毛泽东的泼墨豪情,响应者却只有区区“三个半”。第八批留法勤工俭学生李立三之女李英男回忆道:“我父亲只是一个学生,还比他大几岁,他说他就从窗口往里看,毛主席坐在那里很认真的低着头读书,看书,父亲就在门口站了一会儿,也不敢说话,就这么走了。”



来源/纪录片《留法岁月》截图


这幅湘绣作品是法国留学的时候葛健豪亲自绣的一幅作品。据蔡和森纪念馆馆长尹晓奔介绍,早在1915年葛健豪在家乡创办湘乡二女校,其中有一个班是缝纫班,所以葛健豪她有湘绣的基础。


这个能办女校也会湘绣的葛健豪,父亲曾做过清朝的盐运使、按察使。她生有三男三女,蔡和森是她的第五个孩子,蔡畅排行第六。



来源/纪录片《留法岁月》截图


1913年,18岁的蔡和森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一年之后,毛泽东也来到了这里,两位青年才俊很快成为挚友。


1915年,留学英国的伦理学博士杨昌济回到家乡,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



来源/纪录片《留法岁月》截图


蔡和森之孙蔡宁回忆:“当时杨昌济的下面有三个学生,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蔡和森、还有一个是萧子升。他们是杨昌济手下(学生),杨昌济说这三个人是他最优秀的三个学生。”


杨昌济与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是很好的朋友,为鼓励学生了解世界,强调知行合一,他给学生们推荐了一本杂志:《新青年》。


《新青年》由陈独秀主编,最初叫《青年杂志》,封面上的法文刊号正是“青年”的意思。在创刊号中,创办者连发了三篇关于法国的文章,毫不掩饰对于法兰西文明的推崇与向往,而由此拉开的新文化运动,激荡起无数留学逐梦的青春。

文章来源:《青春岁月》 网址: http://www.qcsyzzs.cn/zonghexinwen/2021/0402/964.html



上一篇:《别想打扰我学习》:温暖的青春情谊
下一篇:赵丽颖壁纸:是你温暖了我的岁月,是你惊艳了

青春岁月投稿 | 青春岁月编辑部| 青春岁月版面费 | 青春岁月论文发表 | 青春岁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青春岁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