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春岁月》收稿方向[05/28]
- · 《青春岁月》投稿方式[05/28]
- · 《青春岁月》征稿要求[05/28]
- · 《青春岁月》刊物宗旨[05/28]
在老山见证生死线上的无悔青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防步兵定向地雷内含710粒钢珠,一旦爆炸,可对50米以内的人员造成密集杀伤。然而,就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每天与它为伴,行走在生死边缘。 由于历史原因,中越边境云南段被埋
防步兵定向地雷内含710粒钢珠,一旦爆炸,可对50米以内的人员造成密集杀伤。然而,就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每天与它为伴,行走在生死边缘。
由于历史原因,中越边境云南段被埋下一百多万枚地雷,多年来,误入雷区被炸死炸伤的群众约6000人。
经过两次大规模排雷行动,中越边境仍有约50万枚地雷。
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雷区是和平年代的一个特殊战场。我在雷区贴身采访扫雷部队的经历中,3个与数字有关的故事让我无法忘怀。
一、第一个数字:70度
走进骷髅标志后面的雷场,有一个近70度的陡坡,所有官兵都要沿着这个陡坡下到排雷作业区,坡中间只有一条仅一人宽的通道,这个陡坡就是雷场,我甚至看到通道两边散落着的地雷,开始感到恐惧。
一条绳子绑在坡顶的树上,我跟排雷官兵一起抓着绳子向坡底缓慢移动。这个陡坡没有一级台阶,大家只能靠这根绳子稳住身体。一名战士在身后不断提醒我:“要当心,脚下要踩稳,一定要慢!”
战士们说,在这个陡坡上,踩到一颗小石头都有可能滑倒,如果摔出通道,就可能触雷丧命。
周 磊新华社云南分社
官兵们开始拖着炸药下坡,我一只手用尽全力抓紧绳子,另一只手举着相机拍摄他们下坡的过程。身上的防护装备和摄影器材重达20多公斤,行动相当困难,加之紧张,我开始冒汗。
在爆破开辟一片安全区域后,官兵们开始排雷作业。一名战士用探雷器探测到地雷,随后趴在陡坡上,开始用探针一针一针地插到土里,检查这枚地雷有无诡计装置,这种装置专用于迷惑排雷人员,一旦中计,地雷将被触发。
我站在通道上拍摄,大气不敢出,汗水顺着眉毛往下滴,我甚至不敢动一下,生怕一个小小的移动,就会打扰到他们万分专注的作业。
此时的雷场极度安静,我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我知道,探测和拆雷的过程中只要稍有偏差,眼前的地雷就可能爆炸,这些战士和我将无处躲藏。
在我看来,这个70度的陡坡就是他们的战场,战士们每天在这里经历着生死考验。
二、第二个数字:50公斤
每天,官兵们都负重至少50公斤,徒步一个小时山路前往雷场,沉重的装备、器材和炸药,压弯了年轻战士的脊梁。
我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跟随他们走在山路上,途中还要穿过密林,爬上几个陡坡,不一会儿就感到疲劳。途中一些地方,旁边就是悬崖。
半路休息时,我试着背起一名战士的背包和炸药,可才走出去20米,就有点坚持不住了。我问一名20岁的小战士,每天都背这么重的装备进雷场,你能坚持得住么?小战士羞涩地说,还好……
我问他肩膀疼么,他腼腆地说,可以坚持……然后下意识地紧了下领口,我说,能看看你的肩膀吗?他将领口往旁边拉了拉,肩上深深的勒痕都已经发紫。看着他,我半天说不出话来……
三、第三个数字:22岁
2016年6月的一天,战士程俊辉正在雷场排雷时,脚下的一块巨石突然崩塌,他坠落谷底,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2岁。
2015年初,云南省军区接到了中越边境第三次大规模扫雷任务,当时正在参加野外训练的程俊辉得知消息后,第一个向组织递交了参加排雷行动的申请。有人劝他:“地雷可不认人,你是家里的独苗,万一有个意外,父母咋办呢?”
他说:“当兵就要上战场,哪怕战死,我相信我的父母也能理解,这是一名军人该做的事情。”
在前两次大规模排雷行动中,扫雷部队有1人牺牲,12人因伤致残。而我们采访的扫雷四队,平均年龄就是22岁。
在一个雷场的排雷任务结束后,让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所有排雷官兵会手拉手走过整个雷场,还要往返几次。他们用生命向当地百姓证明,这片令人生畏的死亡地带已经没有残存的地雷,大家可以放心地在这里播种。来年的春天,这里一定会生机盎然。
面对这群每天与死神打交道的排雷官兵,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将这里发生的一切报道出去,让人们知道,有这样一群排雷官兵,他们值得每个中国人铭记和尊敬。这群90后中国军人,是共和国的骄傲!
当我们坐在空调房里,喝咖啡、刷微信朋友圈时,在中越边境的大山深处,一群年轻勇士正趴在地上,顶着烈日,用他们的双手,将随时会爆炸的地雷一枚一枚挖出来。
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无非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文章来源:《青春岁月》 网址: http://www.qcsyzzs.cn/qikandaodu/2021/0503/1044.html
上一篇:中国军网新年贺词初心越久芳华越长
下一篇:青春路上他们为自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