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守护“国家宝藏”,守护青春梦想

来源:青春岁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几年,良渚很红。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80 余年的良渚遗址考古工作已历经四代。今年年初,6 名80 后90 后考古队员代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亮相央视,这一回,他们是《国家

这几年,良渚很红。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80 余年的良渚遗址考古工作已历经四代。今年年初,6 名80 后90 后考古队员代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亮相央视,这一回,他们是《国家宝藏》节目良渚“玉琮王”的守护人……考古是个时间活儿,“严谨”二字高于一切

80 后的陈明辉,是良渚考古工作站站长,也是第四代良渚考古人的“领队”。本科考上武汉大学后,他就坚决选报了自己感兴趣的考古专业,本硕期间,他参与过的田野考古项目有16 次之多,湖北、湖南、河南、四川、上海、浙江……他非常享受这种全国各地跑的野外考古工作,所以大二开始,就坚定了干考古这行的目标。当然,比起在良渚古城遗址工作的这些年,学生时代的工作都只是小儿科。

2012年之后,陈明辉就开始了他在良渚的发掘研究工作。这几年,考古发掘工作任务量越来越大,“最开始,我们每年的发掘面积大概是800-1000平方的面积,2013年一下子就扩大到3000 平方米,最多的一年挖了6300 平方米。”除了发掘工作,工作站的日常运营、后勤管理和安全保卫,各种工作纷至沓来,工作第一年,他就改掉了午休的习惯。在申遗最关键的两三年,他白天忙野外,晚上赶材料,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不过,也正在在这种超常的工作强度下,他迅速了解了良渚古城遗址的一手资料,也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外行人将考古看作是一份神秘的职业,而考古学家往往是时空穿梭者的化身,在陈明辉眼里,一切再寻常不过。当被问到“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野外考古”,他答不上来,只是淡淡地说:“考古是个时间活儿,‘严谨’二字高于一切。”

2014年,考古队在莫角山西坡发现了一处位于一条古河道边的木构及竹编遗迹保存极好,很是特殊。“当时很兴奋。”陈明辉说,遗迹结构看起来十分复杂,较为罕见,当时我们大多数人相信这是从莫角山宫殿区通向古河道的栈桥码头。结果两三年之后,经过后续扩大发掘,才发现当时可能是“误判”了,这个形状和结构似乎不太像码头,“现在我们推测它更可能是在堆筑台地时起到加固作用,也就是说是台地营建过程中的一种工艺的表现。”

日常发掘和保护工作,也总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突发状况。木构遗迹地势较低,探方开挖四五米深,而南方降雨多,一下雨,探方就积水,容易造成坍塌。遗迹保护则更是费时费力,木构和竹编遗迹挖掘出来以后,先要将木桩一根根编号取回,竹编则整体切割,运回工作站,再花上一两年时间,进行后期细致的室内处理和文物保护发掘。

工作之余,陈明辉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和写论文。良渚最初被发现的时候,被认为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庄,毫不起眼,直到反山、瑶山、莫角山遗址的发掘,及古城、水利系统的发现,也即2007年以后,才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良渚已经进入了文明和国家阶段,期间走过了八十年。相比于良渚,同纬度的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文明,确认文明的年代,则早了一两百年甚至更多。

这种现状引起了陈明辉的关注,在深入了解良渚的基础之上,他广泛涉略与良渚同时代的其他古文明的相关成果,从文化序列、社会演变过程,以及农业、手工业、高等级手工制品、墓葬、文字和刻符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梳理和对比研究,撰写了《良渚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一书,又在刘斌、王宁远等前辈们的带领下,参与完成了《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等著作和论文,为良渚遗址的价值认定添砖加瓦。学术成果的获得相当不易,但常常能给予他极大的满足感。

▲ 陈明辉在野外考古

▲ 宋姝在鉴定动物骨头

▲ 考古工作站里的动物骨头 周宇/摄

陈明辉很忙,一年当中,他有300 天都呆在良渚古城,与良渚考古的感情日益深厚。当被问到人生理想,这个男人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早已在心里种下的答案:“成为一个业内有一定名气的考古学家。”

让考古工作没有不能对比的骨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良渚的动物考古研究工作存在很大的空白。因为缺少动物考古研究人员,许多鉴定工作只能等待外单位的专家过来才能进行,有些实在来不及鉴定,或者无法被鉴定的骨骼,就只能在仓库里存着。随着良渚相关遗址陆续被发掘,大批动物骨骼遗存陆续出土,相关的研究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2016年夏天,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来了宋姝。这个刚从吉林大学动物考古专业毕业的90后姑娘,直接挑起了良渚动物考古的大梁。几千年前的狗骨骼、猪骨骼、牛牙齿……像一块一块拼图,在她手中被贴上了历史的标签。

文章来源:《青春岁月》 网址: http://www.qcsyzzs.cn/qikandaodu/2021/0111/801.html



上一篇: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不负时代 奋斗青春共铸人人
下一篇:时光,你慢点走

青春岁月投稿 | 青春岁月编辑部| 青春岁月版面费 | 青春岁月论文发表 | 青春岁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青春岁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